10/30/2009

自然農耕法~肥料篇

施肥是農作裡重要的一環,古早以前,農家將動物的排泄物灑在土中,它就是很好的肥料,可是現在社會裡,動物的排泄物都可能是污染物,所以肥料的處理在整個自然農作法裡是個很重要也很費工的課題。

施肥的目的
施肥的目的當然是希望作物能長得好,可是在自然農法裡施肥更重要的是改善土壤,讓土壤保持她的有機性,如此作物不但能長得好,而且這塊地也能持續的使用
1‧對土壤的好處:能促進土壤中微生物的繁延與活躍,平衡土壤中的生態和維持土壤的透水、透氣性。
2‧對作物的好處:供給植物生長所需的核酸、胺基酸,使得根系得以伸展、植物體強健、果實肥美、還有收成物的貯藏較久的時間。
為了達到這兩個目的,於是在肥料的施用時機與施用材料都變得非當重要。

肥料的施用時機:
1
‧耕種之前:要由化學農業法耕地轉為自然農業法耕地是個辛苦的的過程,要先經過休耕、整地、改善自然生態環、試種、評估、正式耕種的步驟,而自然肥料在整地扮演著修補大師的功能,可能讓受污染的土再現生機。
2 ‧正式耕種: 如果把作想像是一個人,就會知道,肥料太少與太多都是不好的,只有農民最瞭解自己的土地與作物,慢慢的去抓她的性格去施肥。
3‧收成之後: 為了保持土地的有機性,仍可用綠肥等去維護土壤。

肥料的種類:

有機堆肥
1‧比例
有機堆肥的材質有兩種
;一是高氮肥,如動物排泄物、豆粕、菜籽、豆餅、花生餅。第二種是高纖維低氮材料如稻草、骨粉、粗糠、米糠、穀殼、麥桿、木屑、鋸屑、樹葉…
將兩者依作物與土壤的需要做適當的比例配合,例如水稻、葉菜類、需氮較高;而果樹、豆科則需要較少的氮。 整個堆化的過程就是一個微生物的反應,微生物的生長需要碳作養份,而需要氮來做代謝。
2‧水。
水在堆製過程也佔重要的角色,水份約60%,帶手套去握住堆肥,剛好有一點水流出。
3‧溫度。
堆化過程溫度的控制很重要,要達到70度c到80度c才能達抑制有害細菌、蟲卵、雜草種子的效果,所以整個 堆肥體積不能過小而不能保溫,最好超過2~3立方公尺,或用透氣性覆蓋物使其保持高溫。
4‧翻堆。
堆化需要不時的翻堆,達到充份發酵和通氣的目的,可是在翻堆的過程會使水流失與降溫,所以需要加水,翻堆完成要注意堆肥的溫度保持。
5‧發酵。
前4至5個星期為發酵期,會有點微臭,如果有惡臭,很可能是水加太多或碳氮比例不對 。
6‧腐熟。
接下來是腐熟期,約為4到5個月的時間。其實可將半熟堆肥至菜苗邊,一來可節省空間,二可以當做覆蓋用, 防止雜草,待全熟後翻土中即可。

綠肥
綠肥,它也是一種作物,把它新鮮的植體翻入土壤中作為肥料,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、化學及生物性質,增加她的有機性。
像豆科的綠肥作物,又可以增加土壤的氮素,增加壤的保水功能。

微生物肥料
嚴格說起來,微生物肥料並不是自然的肥料,它是指某種活微生物或酵素而用科技製成 製劑,來施用在土壤中或幼苗或種子中,或者用於堆肥,加速堆肥的分解。 等於是補充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數量,來達到整地、催長的目的,可是它的效果仍有爭議。

液肥
液態有機肥料,利用豆粕、米糠或者再加野草、菜葉等切成碎片的有機物質放到水桶裡密封發酵而成。可噴 灑於作物的葉面或土中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works.firstwalker.com.tw/homegreen/trek.htm

10/28/2009

自然農耕法簡介-土壤篇

土壤是自然農耕法的根本,簡單的說,自然農法就是一種土地的培育工作,有了肥饒的土壤,作物很自然就可以生生不息。

壤其實是一個小世界
說土壤像一個人,不如說土壤是一個小世界,這個小世界裡,有大的生物,如蚯蚓、地蟲,有小的微生物, 有水、有空氣,當然還有最主要的土粒。,其中的土粒的粒子大小可以決定土的性格,而微生物、空氣、水、蟲則是維持土壤的有機性。

1‧土粒:生長的農作土,土粒約佔百分之五十,而土粒又略分為三種,小於0.002mm的稱為黏粒,
0.002~0.02mm之間的稱為坋粒,0.02~0.2mm 稱為砂粒。而土的個性就是由這由三種土粒的比例去做決定,如果黏粒佔了35%以上那就是黏土;砂粒佔了70%以上是砂地,介於其中那就是所謂的壤土,除了一些特別的作物,壤土是最適合一般的作物生長的。
2‧而空氣與水就在土粒空隙之間。
3土粒加水加空氣再加上微生物分泌物,就形成了團粒,她就是最適合植物生長的土

土壤是怎麼做到的?
微生物在土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土壤中的微生物可概分為細菌、真菌、放線菌、藻類…而這些微生物就是世界上所有有機物的最終分解者。
微生物把有機物分解再分解,變成可供植物生長的養份,植物就靠著這些養份加上水份加上空氣再加上光合作用,植物就長大了。

生病的土壤
壤像人一樣也會生病,也跟人一樣,她們的病因也是很複雜。
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是很大的兇手,它直接傷害土壤裡的微生物,破壞土壤的生態,讓有機的土壤變成無生命的土堆。
另外像高溫多濕的氣候,使得土中的有機生物分解加快,土壤養分因而快速流失,這就是所謂的地力的流失。
還有像如果一直栽種同樣一種作物,會使得某種微生物特別活躍,而讓土壤失去她的平衡。
土壤的病大概有下列幾種:
1‧土壤污染:因為化學肥料或化學農藥或水源或空氣或落塵使得土壤受到污染,受污染的土壤生長出來的就是受染的作物。
2‧土壤鹽化:因為久旱或海水倒灌或施肥不當會礙植物吸收水份或養分
3‧缺乏微生物:因為氣候或施肥不當或少用綠肥而導至土壤失去她的有機性。
4‧土壤過份壓密:因為機械的使用或者在濕土的時候耕種,會使得植物的根系生長不良。
5‧土壤過濕:因為排水不良,或土粒質黏粒過多,會使得根系沒有空氣與空間。
6‧酸鹼度失衡
強酸土壤:也許用了酸性肥料,或酸雨或鹽基流
失而導致微生物的活動力減低,甚至死亡。

個土壤的個性都不同,生病的狀況也會不同,要作土壤的培育改善之前,就得先瞭解土壤的問題。
要觀察土壤、作物、水、整個生態,分析土的酸鹼度、氮碳平衡、水氣狀態…再開始做土壤的治療。

土壤的酸鹼度是個重要的數值ph5.5~6.5是正常值,如果過酸或過鹼都須改變她的酸鹼平衡。
燜炭法就可以改善土質的酸性:將農作廢棄物如樹葉、穀殼、菜葉、麥桿等燜燒成炭,然後混入土中,這種鹼性的燜炭很適合土壤微生物放線菌的生長,微生物一增加,土壤就有了養分。

綠肥的使用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
綠肥,它也是一種作物,把它新鮮的植體翻入土壤中作為肥料,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、化學及生物性質,增加她的有機性。
像豆科的綠肥作物,又可以增加土壤的氮素,增加壤的保水功能。

有機質的堆肥也可改良土壤
低氮而高纖維質的材料如稻草、稻穀、麥桿、甘蔗渣、鋸屑、木屑、樹葉等加上高氮材質如動物排泄物、米粕、米糠、油粕依需要目的而比例不同製成的堆肥,也可以改變土壤性和促進微生物的的活動,進而達到改良土壤。


土本身就是活的,只要讓土保持活著,她就有足夠的營養來滋長植物
化學肥料與化學農藥只會改變她的生化結構,減少她的微生物,使她瘠化、石化而以。
每個不同的土壤,像人一樣,都有她不同的個性和問題,農民須要去瞭解他的土地,才能去照顧她,保持她的活性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works.firstwalker.com.tw/homegreen/trek.htm

10/26/2009

自然農耕法簡介

自然農耕法只是復古而已
然農法不是新興的農法,在沒有化學肥料與化學農藥的時代,農民幾千年來都是用自已從大自然運行裡學來的自然農法來耕種,所以一片田可以父傳子、再傳子、再傳子,傳了幾千年,田還是可以長出東西。

什麼是自然農耕法
自然農法就是用大自然的法則方式去耕種。
1‧氣候:人不要想去改變天氣節令,而是順著節令 去栽種,什麼時候適合種什麼,什麼地形適合種什麼 ,跟著大自然的作息去作息

2‧土壤:土本身就是活的,只要讓土保持活著,她就有足夠的營養來滋長植物
化學肥料與化學農藥只會改變她的生化結構,減少她的微生物,使她瘠化、石化而以。
每個不同的土壤,像人一樣,都有她不同的個性和問題,農民須要去瞭解他的土地,才能去照顧她,保持她的活性。
例如解決土壤養份流失可以用綠肥,它也是一種作物,把它新鮮的植體翻入土壤中作為肥料,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,增加她的有機性。

3‧病蟲害防治: 大自然本身有她的自然生態,因為有生物鏈,所以世界才能這樣生生不息,自然農法就是更去瞭解這種自然生態,蟲的生態、作物的生態,土壤的生態,甚到細菌的生態,以相生相剋的方式來減低病蟲害
化學農藥殺死的病蟲的同時,它也殘留在土壤裡,更可怕的是它同樣也會殘留在作物上,吃進我們的肚子裡
;或者吃到牛羊等的肚子裡然後再到我們的肚子裡。

4‧田裡被野草侵佔,也是農民的問題,化學除草劑一直是化學農法的法寶,但它也是大地的殺手。
自然農耕法看到野草,就把它用手或機器拔掉,或者用地面覆蓋的方式,或種間作物或者用綠肥作物來驅除野草。譬如可以種苕子草,它就是覆蓋性植物,可是她不會覆蓋住主作物,甚至還可以防止土壤水氣外發,保持土壤的濕潤,同時她也是一種很好的綠肥。

自然農耕法絕對不只是把化學肥料改為有機肥料,化學農藥變為天然農藥而已
自然農耕法最重要的是去做環境的保護和生態的維持,讓土發揮她的活性。
照顧好大自然,大自然自然會回報你。好的空氣、好的水、好的土,還有好的有機食物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works.firstwalker.com.tw/homegreen/trek.htm

10/15/2009

伯爵茶~用中國紅茶才算是正統



伯爵茶在大家的印象中就是一整個西方概念,但它卻是起源於中國(寬鬆的認定啦)。
不過東西方喝茶文化的不同,伯爵這種調味過的茶在東方會覺得不夠傳統。

清朝時有位名叫-GREY 的伯爵(EARL)外交官,在期滿後欲返回英國時,福建的紳士送了一罐茶葉與佛手柑油給這位伯爵先生。當伯爵先生返回英國倫敦後,在一次的宴會中不小心把佛手柑油滴到茶葉裡,然而卻因此而受到賓客的贊賞,但又不知此茶為何?有人提議為何不就稱為EARL GREY 一致得到大家的認同。

基本上伯爵茶是可稱為加味茶(Flavoured teas),是紅茶葉薰上佛手柑(Bergamot)而成的。佛手柑屬於柑橘類(citrus),有人甚至質疑當初並不是佛手柑而是福建的柑橘,不過無論如何伯爵茶就如此的流傳下來了。目前使用的佛手柑大部分來自於義大利一種苦橙樹的果皮,味帶辛香檸檬味,至於紅茶葉,所謂正統伯爵茶的紅茶葉,是用大陸紅茶葉來製成的,那位伯爵當時從福建歸來時,想必是帶著中國的紅茶葉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