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肥的目的
施肥的目的當然是希望作物能長得好,可是在自然農法裡施肥更重要的是改善土壤,讓土壤保持她的有機性,如此作物不但能長得好,而且這塊地也能持續的使用。
1‧對土壤的好處:能促進土壤中微生物的繁延與活躍,平衡土壤中的生態和維持土壤的透水、透氣性。
2‧對作物的好處:供給植物生長所需的核酸、胺基酸,使得根系得以伸展、植物體強健、果實肥美、還有收成物的貯藏較久的時間。
為了達到這兩個目的,於是在肥料的施用時機與施用材料都變得非當重要。
肥料的施用時機:
1‧耕種之前:要由化學農業法耕地轉為自然農業法耕地是個辛苦的的過程,要先經過休耕、整地、改善自然生態環、試種、評估、正式耕種的步驟,而自然肥料在整地扮演著修補大師的功能,可能讓受污染的土再現生機。
2 ‧正式耕種: 如果把作想像是一個人,就會知道,肥料太少與太多都是不好的,只有農民最瞭解自己的土地與作物,慢慢的去抓她的性格去施肥。
3‧收成之後: 為了保持土地的有機性,仍可用綠肥等去維護土壤。
有機堆肥
1‧比例。
有機堆肥的材質有兩種;一是高氮肥,如動物排泄物、豆粕、菜籽、豆餅、花生餅。第二種是高纖維低氮材料如稻草、骨粉、粗糠、米糠、穀殼、麥桿、木屑、鋸屑、樹葉…
將兩者依作物與土壤的需要做適當的比例配合,例如水稻、葉菜類、需氮較高;而果樹、豆科則需要較少的氮。 整個堆化的過程就是一個微生物的反應,微生物的生長需要碳作養份,而需要氮來做代謝。
2‧水。
水在堆製過程也佔重要的角色,水份約60%,帶手套去握住堆肥,剛好有一點水流出。
3‧溫度。
堆化過程溫度的控制很重要,要達到70度c到80度c才能達抑制有害細菌、蟲卵、雜草種子的效果,所以整個 堆肥體積不能過小而不能保溫,最好超過2~3立方公尺,或用透氣性覆蓋物使其保持高溫。
4‧翻堆。
堆化需要不時的翻堆,達到充份發酵和通氣的目的,可是在翻堆的過程會使水流失與降溫,所以需要加水,翻堆完成要注意堆肥的溫度保持。
5‧發酵。
前4至5個星期為發酵期,會有點微臭,如果有惡臭,很可能是水加太多或碳氮比例不對 。
6‧腐熟。
接下來是腐熟期,約為4到5個月的時間。其實可將半熟堆肥至菜苗邊,一來可節省空間,二可以當做覆蓋用, 防止雜草,待全熟後翻土中即可。
綠肥
綠肥,它也是一種作物,把它新鮮的植體翻入土壤中作為肥料,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、化學及生物性質,增加她的有機性。
像豆科的綠肥作物,又可以增加土壤的氮素,增加壤的保水功能。
微生物肥料
嚴格說起來,微生物肥料並不是自然的肥料,它是指某種活微生物或酵素而用科技製成 製劑,來施用在土壤中或幼苗或種子中,或者用於堆肥,加速堆肥的分解。 等於是補充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數量,來達到整地、催長的目的,可是它的效果仍有爭議。
液肥
液態有機肥料,利用豆粕、米糠或者再加野草、菜葉等切成碎片的有機物質放到水桶裡密封發酵而成。可噴 灑於作物的葉面或土中。